元气、原气、真气、正气的内涵及相互关系(一)
元气、原气、真气、正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,但对于四者的具体内涵与相互关系等问题,学界一直莫衷是。如《中医大辞典》释义“元气,即原气”;《中医基础理论》说“元气、原气、真气,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,都是指先天之气”,有学者认为真气即是正气。但也有人提出真气、正气、元气、原气从含义、来源、作用到运行通路等均不完全一致,不应混称。
元气、原气、真气、正气,其内涵各有所指,相互之间又密不可分。从哲学“元气论”的角度来看,不论探讨宇宙生成、天人关系,或是人体生命活动,元气均具有本原与本体双重属性特征;而原气即特指元气中气形质未分、具有化生之性的混沌一气,其强调了元气的本原与生生之性;《黄帝内经》中真气的特性与元气极为类似,或可等同:与病邪相对而言的人体正气,则包含了元气与后天呼吸、水谷之气。明晰诸气的概念与关系,可为更好地理解中医学原理、指导临床奠定基础。
关于元气
"元气”一词始见于先秦道家著作《冠子·泰录》,云“天地成于元气,万物乘于天地”,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。其后,西汉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·重政》中指出“元者为万物之本”东汉王充在《论衡》中言“万物之生,皆票元气”,以元气作为宇宙本原的思想基本形成。而先秦时期如阴阳之气、天地之气、冲气、精气等诸多气论,发展至两汉时期已被元气说同化。
北宋张载为气论的集大成者,提出万象万物皆为气,虚空亦为气,气之聚散形成万物,即“凡可状,皆有也;凡有,皆象也;凡象,皆气也”,“太虚无形,气之本体;其聚其散,变化之客形尔”。宋代张君房《云笈七签·元气"无始无终,无形无象,清浊一体,混沌之未质,故莫论》对元气的体性作了较为全面的表述,认为元气生于太无,可纪其穷极”,且“元气本一,化生有万。万须得一,乃遂生成”,强调元气即老子之道”。其后,王廷相、王夫之、戴震等均对“气一元论”有所发挥。
由上可见,元气本原的思想在先秦已具雏形。而细推气的概念可以发现,其内涵实际上包含两重: 一是气为宇宙万物初始状态的浑然一气,无形无相,其包含着化生万物的可能;二是气为构成万物的本体,是一种自然物质,充斥于宇宙自然之中。而元气与气的关系也包括两种:一是元气即为气,二是元气为初始状态、混沌末分的气。
因此,结合先哲对元气的论述,可将元气的概念推论为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: 狭义之元气,即为先宇宙万物而存在的混沌之气,形无而性有,可化生万物,为万物化生的原始存在;广义之元气,即除本原之混沌一气以外,还为构成万物之本体,其构成何物即为何物之名。也就是说,在哲学层面,元气可等同于气,具备气的一切特性,因强调其本原、本体性故名为元气。因此,元气既有其代表本原、本体的特殊属性,又可具备阴阳、五行、天地等多重属性.元气的范畴大可包含一切性质的气,小仅指本原之气,故本文暂目以广义元气与狭义元气称
元气为生命诞生的本原,精为人体形质的初始
在这种推论之上,对于人体元气的理解还需清一个问题,即人体先生“精”还是先生“气”的问题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日“精者身之本也”,《灵枢·经脉》云“人始生,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”,《灵枢·决气》云“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,常先身生,是谓精”,据此可理解为人身之生由精而始。然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亦云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“天地合气,命之日人”。
回到对人始生的探讨上,人道遵循天道,人亦从无而有,这个有之始即“狭义之元气”。此元气同宇宙初始之元气具有同样的体性,即混沌未分,具有化生之性。这种元气由父母交合而成,为混沌一气,无形无相,性恒动而具有化生形质的功能。稷下道家首提“精气”的概念,认为“精也者,气之精者也”,人之生“男女精气合,而水流行”。因气聚而成形,精即气中之华者聚而形成的精微之物,男女精气相合而生人。因此,《灵枢·经脉》所述“人始生,先成精”,从气到精,为从无形到有形的变化,此精与元气相合继而化生脏腑形体气血等。由此可见,在生命诞生的问题上,元气为最初始的本原,精为人形质的初始。从元气到精为从先天无形到先天有形的过程。
原气为狭义之元气
除认为元气为人之根本以外,《难经》还提出“原气”的概念。原,为“源”的本字,指水源、源泉,有根源源头的意思。原气,即强调气的源头、根源,相当于前文所述狭义的元气,指人生身之始察受于先天的混沌一气。
《难经》中的元气思想较之于《黄帝内经》更加本原化、具象化,实际上这也是元气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中的必然趋势。因医学目的即祛病延年,元气为生身之本始,又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根本动力、化生脏腑气血等功用,元气的盛袁决定了人的生死,如此重要的先天之气,若无形无相、视之不见、听之不闻、循之不得,又如何为医者所用?若只能保之、护之、不妄耗,必然无法满足医学的需求。因此,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,医家着力对人体元气的体用进行探索与阐发,进而使得元气与脏腑、气血、疾病等都能有所关联,才可以药食之力护其长全,以保生身。
因此,“原气”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形而上的特点,是基于中医学理论与儒家“太极”发展起来的,其与元气相较,更适合仅用于思辨式的医理阐发,较难直接用于临床。故随着“命门”一起,在程朱理学的热潮退却之后"原气”逐渐淡出医家的视野。现今学者所用的“原气”抑或是“元气”,实际上都是指的广义之元气,既包含了原气的本原性,又包含了气的本体性。